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二)做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做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肯定工作成绩,总结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实践经验
(一)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二)企业平台责任有效落实,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三)劳动纠纷_机制日益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挑战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推进不够平衡
(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保障范围有待扩大
(三)服务能力有待提升,_渠道不够畅通
(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自律有待加强
四、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推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政策体系,扩大保障范围
(三)提升服务能力,畅通_渠道
(四)压实企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
……
在全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区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全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区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新业态劳动者代表等。刚才,X街道、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有工作成效的总结,也有下一步的计划安排,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劳动者权益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新业态劳动者作为新时代就业_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质量和权益保障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为城市运转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劳动保障不足、_渠道不畅等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劳动者。例如,在X街道,有一位从事外卖配送工作的王师傅,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在一次送餐过程中受伤后,医疗费用和误工损失让他不堪重负。如果我们能够及时为他提供职业伤害保障,就能有效减轻他的负
……略……
发展。培训活动吸引了全区300余名有意向从事直播电商行业的劳动者参加,其中85%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成功与相关企业签约,成为专业的直播电商从业者。同时,我区还针对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_,开展了交通安全、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4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三是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我区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加强与新业态企业的合作,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举办新业态专场招聘会、线上就业对接会等形式,促进劳动者与企业精准匹配。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新业态专场招聘会12场,参与企业达32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85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4300余人。例如,在X物流园区举办的货车司机专场招聘会上,有50余家物流企业参与,提供了20xx余个岗位,现场有1200余名货车司机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有效缓解了物流企业用工难和货车司机就业难的问题。
(二)企业平台责任有效落实,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工会组建工作取得突破。我区大力推广“重点突破、行业覆盖、区域兜底”立体化工会组建模式,先后成立了X街道外卖送餐行业工会联合会等网约送餐员和货车司机的行业工会。在组建过程中,工会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站点,与劳动者面对面交流,宣传工会的作用和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入会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新业态劳动者入会人数已达5000余人。工会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劳动者提供关心关爱。例如,X街道外卖送餐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夏季开展了“送清凉”活动,为外卖骑手送去矿泉水、防暑药品等物资,让他们在炎热的天气中感受到了工会的温暖。
二是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深入推进。我区密切沟通平台企业,实现了7家平台的新业态劳动者全覆盖。1-5月,帮助劳动者完成职业伤害确认57人次,支付待遇数百万元。为了让劳动者更清楚地了解职业伤害保障政策,我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广泛的政策宣传。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发布政策解读文章和视频;线下在劳动者集中的站点、园区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同时,简化职业伤害确认流程,为劳动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例如,网约车司机李师傅在一次运营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后及时向我区人社部门申请职业伤害确认。工作人员接到申请后,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在3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确认手续,李师傅很快就收到了相应的待遇,他感慨地说:“这项政策真是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三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新业态企业认识到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例如,某外卖平台企业为骑手购买了商业保险,提高了骑手的保障水平;某直播电商企业建立了主播培训体系,为新手主播提供免费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企业还注重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为外卖骑手配备了保暖衣、雨具等装备,为网约车司机提供了休息站点和免费饮水等服务。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满意度,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劳动纠纷_机制日益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公益法律服务团作用凸显。我区司法局、总工会等在全省率先成立新业态新就业_公益法律服务团,并在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法律援助窗口设置显目标志,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民事诉讼代理等“一条龙”公益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团由专业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组成,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劳动者提供服务。成立2年多来,公益法律服务团已为1000多人次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为1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例如,外卖骑手张师傅在送餐过程中与顾客发生纠纷,被顾客投诉后平台对其进行了处罚,张师傅认为处罚不合理,于是向公益法律服务团求助。律师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平台沟通,经过多次协调,平台最终撤销了处罚,张师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二是劳动纠纷调解机制不断完善。我区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劳动纠纷调解机制,整合了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的资源,形成了工作合力。对于新业态劳动者的劳动纠纷,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解的原则,力争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受理新业态劳动者劳动纠纷案件156起,调解成功132起,调解成功率达84.6%。例如,某网络货运平台司机与企业因运费结算问题发生纠纷,司机多次与企业协商未果,于是向我区劳动纠纷调解中心求助。调解中心接到申请后,立即组织人社、工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介入调解,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司机拿到了应得的运费,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是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我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新业态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_意识。例如,开展“法律进企业、进站点”活动,组织律师到新业态企业和劳动者集中的站点开展法治讲座,解答劳动者的法律疑问;制作法治宣传手册,发放给新业态劳动者,手册内容涵盖了劳动权益、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便于劳动者学和掌握。今年以来,共开展法治讲座2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册,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法治观念和_能力。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挑战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推进不够平衡
虽然我区在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部分部门和单位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不平衡的问题。有的部门认为新业态劳动者流动性大、管理难度高,保障工作难以开展,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街道(乡镇)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缺乏系统谋划,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只是被动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例如,在工会组建工作中,个别街道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缓慢,新业态劳动者入会率较低,与其他街道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我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在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影响了整体工作成效。
(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保障范围有待扩大
目前,我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例如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