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留镇就业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留镇就业是推动产业强市的核心支撑
(二)留镇就业是优化人口结构的关键举措
(三)留镇就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推动留镇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一)强化政策供给,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1、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2、优化住房保障政策
(二)深化产教融合,打通人才供需对接渠道
1、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2、强化实就业联动
(三)创新招聘模式,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
1、打造线上线下招聘矩阵
2、推行“就业管家”服务机制
三、压实工作责任,凝聚留镇就业工作强大合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三级联动体系
1、市级层面统筹推进
2、辖市区属地落实
3、街道社区精准服务
(二)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爱才留才氛围
1、开展“镇等你来”系列活动
2、打造“镇兴有我”品牌矩阵
(三)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1、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
2、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四、优化发展生态,让留镇人才在X实现价值与梦想
(一)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环境
1、丰富文化生活供给
2、优化公共服务配套
(二)搭建多元化成长发展平台
1、实施“青苗计划”人才培育工程
2、建立“人才飞地”协同创新机制
(三)健全人才权益保障机制
1、完善职业发展通道
2、强化劳动权益保护
……
在全市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百日行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百日行动”启动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人才“镇兴”行动部署,全面推进大学生“聚镇”和青年人才“归雁”计划,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细化工作举措,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同志,市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辖市分管负责同志,在镇高校代表、重点企业代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刚才,X区推介了创新创业环境,市人社部门介绍了全市人才环境和岗位需求情况,X集团、X公司等企业代表进行了精彩宣讲,X大学作为高校代表也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了各方对留镇就业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留镇就业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留镇就业是推动产业强市的核心支撑。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以新能源产业为例,X产业园已集聚上下游企业120余家
……略……
%,在全省排名第4位,但与长三角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必须通过“百日行动”等专项工作,进一步放大优势、补齐短板,让更多青年人才选择X、扎根X。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推动留镇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一)强化政策供给,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1.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一方面,要持续优化“X市人才新政20条”,对留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本科、硕士、博士分别给予每年6000元、1.2万元、2.4万元的生活补贴,最长发放3年;首次在镇购房的,可享受5万-20万元的购房补贴。另一方面,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提供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比例达100%。202x年,我市共发放各类人才补贴1.8亿元,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237个,带动就业2100余人,今年要确保补贴发放额度增长20%以上,创业扶持项目突破300个。
2.优化住房保障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住房难题,加快推进“青年人才公寓”建设,2025年计划新建、改建人才公寓1.5万套,其中主城区不少于8000套,租金按市场价的70%收取,配套建设健身房、共享办公区、社区食堂等设施。区已建成的人才社区,通过“一站式”服务满足了1200名青年人才的居住需求,入住率达95%,这种模式要在全市推广。同时,探索“共有产权房”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以50%-70%的比例购买产权,剩余产权由持有,5年后可逐步回购,降低年轻人购房压力。
(二)深化产教融合,打通人才供需对接渠道
1.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支持在镇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如大学与集团合作成立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每年定向培养毕业生300人,就业率达100%,其中85%留镇就业。2025年,全市要新增10个产业学院,实现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全覆盖。建立“企业导师进课堂”机制,邀请X科技、X重工等企业高管担任高校兼职教授,每年开展实训课程不少于200课时,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企业所需技能。
2.强化实就业联动。实施“实留用计划”,鼓励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带薪实岗位,实期满留用率达50%以上的企业,按每人20xx元给予补贴。今天,我们为6家企业颁发了X大学就业实基地牌匾,这种模式要进一步扩大,2025年力争全市重点企业实基地达到100家,提供实岗位5000个以上。同时,建立“实-就业”跟踪服务机制,人社部门要定期走访企业和高校,了解实学生表现,协调解决留用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实留用率从202x年的38%提升至45%以上。
(三)创新招聘模式,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
1.打造线上线下招聘矩阵。线下要持续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结合高校优势专业,如X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X学院的电子商务等,组织对口企业进场招聘。今天的专场招聘会有94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20xx余个,收到简历1836份,成效显著,后续每月至少举办2场类似活动。线上要依托“苏心聘”平台,打造“2025春季联动双选会”直播间,同步展示企业风貌、岗位详情,202x年我市线上招聘会观看量达56万人次,带动就业3200人,2025年要实现线上招聘岗位数突破1万个,观看量超80万人次。
2.推行“就业管家”服务机制。为每一名留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配备专属“就业管家”,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匹配、职业规划等“一对一”服务。X区试点的“就业管家”团队,已为3500名毕业生解决了社保办理、档案转接等问题,满意度达98%。2025年要在全市推广这一模式,组建不少于200人的“就业管家”队伍,实现服务覆盖率100%,确保毕业生留镇就业后“事有人管、难有人帮”。
三、压实工作责任,凝聚留镇就业工作强大合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三级联动体系
1.市级层面统筹推进。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人社部门牵头抓总,负责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教育部门负责对接高校,引导毕业生留镇;财政部门保障资金投入,2025年人才专项经费要达到3.5亿元,较上年增长15%。
2.辖市区属地落实。各辖市区要把留镇就业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制定“一区域一方案”。区要发挥产业园优势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