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及《x省人民关于做好2025年第二季度网站与新媒体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县公开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切实发挥网站与新媒体“信息窗口”“服务桥梁”作用,我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4月1日至6月30日集中开展了网站与新媒体全覆盖自查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背景与组织部署情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服务”深入推进,网站与新媒体已成为群众获取政策信息、反映利益诉求、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结合全县“营商环境优化年”“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年”双项重点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新媒体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必须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确保自查整改工作走深走实,我县坚持“高位统筹、全员参与、问题导向”原则,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县大数据中心、县融媒体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组,制定《x县2025年第二季度网站与新媒体自查整改方案》,明确“全面覆盖、深挖问题、立行立改、长效巩固”四阶段任务,召开专题部署会3次,印发《自查清单》《整改台账》等配套文件4份,将责任细化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分兵把口、责任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自查范围、方式与问题梳理
本次自查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县所有网站及新媒体账号。其中,网站方面,除门户网站外,同步检查了县发改委、县住建局等12个部门的子站;新媒体方面,涵盖微信公众号(21个)、微博(5个)、抖音短视频账号(6个),共计32个账号。自查工作采取“人工核查+技术检测+群众反馈”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组织办公室文字骨干、县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组成20人专项核查组,对照《网站与新媒体检查指标》,逐项检查栏目更新频率、信息发布规范、政策解读质量、互动回应时效等内容;另一方面,委托第三方技术机构对网站安全防护、链接有效性、移动端适配性等进行专业检测,并通过“县长信箱”“12345热线”收集群众对网站和新媒体的意见建议127条。经全面梳理,共发现问题5大类21项,具体表现如下:
(一)网站内容建设存在短板。一是栏目更新不及时。部分部门子站“工作动态”“政策文件”栏目更新滞后,如县农业农村局子站“乡村振兴专栏”4月至6月仅更新6条,未达到“每周至少1条”的要求;个别栏目存在“僵尸化”现象,“行政复议典型案例”栏目自202x年12月以来未更新。二是政策解读实效性不足。部分政策文件配套解读材料形式单一,多为文字稿件,缺乏图表、视频等可视化解读;解读内容与群众关切结合不紧密,如《x县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解读中,对“居民出资比例”“施工时间安排”等热点问题回应不够具体。三是互动功能有待优化。“县长信箱”留言办理存在超期现象,6月收到的23件留言中,有3件超过“3个工作日办结”的时限要求;“在线访谈”栏目预约机制不健全,二季度仅开展2期,覆盖群体局限于部门负责人,未邀请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参与。
(二)新媒体运维管理不够规范。一是账号信息更新滞后。部分新媒体账号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长期未更新,如“x文旅”微信公众号简介仍标注“202x年运营”,联系电话为空号;个别账号认证主体与实际管理单位不一致,“x市场监管”抖音号认证主体为县市场监管局下属事业单位,实际运营由局机关宣传科负责,存在权责不清问题。二是内容发布质量参差不齐。少数账号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倾向,“x教育”微信公众号6月发布28条信息,其中6条为转载未经核实的“教育焦虑”类文章,不符合“正面宣传为主”的要求;部分内容排版混乱,段落冗长、重点不突出,“x交通”微博多次出现“长图配文不清晰”问题,影响阅读体验。三是安全防护存在隐患。技术检测显示,2个微信公众号存在“弱密码”风险,1个抖音号未开启“敏感词过滤”功能,曾因评论区出现不当言论未及时处置,被平台预警提醒。
(三)机制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责任分工不够明确。部分部门未建立“内容审核—发布—运维”全流程管理制度,存在“谁起草谁发布”“谁有空谁运营”的随意性现象;县大数据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在技术支持、内容协同方面沟通不畅,导致部分政策解读材料“线上线下不同步”。二是监督考核力度不足。以往仅将网站与新媒体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缺乏季度通报、专项约谈等常态化监督机制,对问题整改的跟踪问效不够严格,个别部门存在“整改一阵风、过后老样子”的敷衍心态。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