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发掘育人因素,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进行理想与人生观教育的具体做法。关键词:自然科学学科 教学 育人
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有无育人因素?应通过什么途径去渗透德育?这是我们从事自然科学学科教学的教师需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担负的各门课程在育人因素方面没有明显的学科优势。我们不能不顾教学特点,离开课程的教学内容,去生搬硬套,进行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在科技知识上贴“政治标签”。而必须深入发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水乳交融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将传思想,带作风灌注于传授科学知识之中。用启发诱导和生动贴切的事例、形象直观的手段,激活学生大脑的潜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使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并成为调节其行为的动力。使学生通过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观点、信念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从而实现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下面就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掘育人因素,既教书,又育人,谈几点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结合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要确定辩证,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需要具有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可见,思想性是科学知识的内在属性,即通常所说的德育寓于智育之中。自然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充满着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因素,是培养学员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内容,就能挖掘出其内在的思想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比如,讲授《控制论》中的“黑箱”、“白箱”问题时,着意介绍如何利用“黑箱”、“白箱”的方法理解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认识的有限性的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强调一切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即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揭示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
在讲解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可以转换的,但总量是不变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原理,还能引导他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讲授化学史时,可以介绍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讲述她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科研,最终为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通过这些真实而感人的事例,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结合国情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和发展现状。例如,在讲解生物技术时,可以介绍我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取得的突破,以及这些技术在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变化,激发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结合教学进行理想与人生观教育
理想与人生观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导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在讲授天文学时,可以介绍伽利略、牛顿等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讲述他们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索与奋斗,以及他们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通过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讨论、辩论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结合教学进行科学伦理教育
科学伦理是科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正当性和社会影响。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和行为规范。例如,在讲解遗传学时,可以介绍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议,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克隆人的伦理道德、基因编辑的安全性等。通过这些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不仅要追求技术创新,还要考虑其对社会的长远影响,培养他们的伦理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如科研诚信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例如,可以介绍一些因学术造假而受到严厉处罚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合教学进行创新精神教育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例如,在讲解物理实验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题目,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科学时,可以介绍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激发他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憧憬和追求。
六、结合教学进行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项目、团队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讲解生物学实验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沟通,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如重大科研项目的合作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例如,可以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才能取得突破。通过这些实例,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协调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发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实际案例和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理想与人生观教育、科学伦理教育、创新精神教育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这些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浅议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基地市场
- 下一篇:浅议加油站经理的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