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涉农街道流动员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组织部的通知要求,**街道就当前流动员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流动员管理的现状,现作出如下报告:
一、流动员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街道目前共有外出流动91名,未接收外来流入员。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的特点:一是流动员数量不断增加。总的来看,流动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二是流动员分布面较广。街道外出跨省流动员共51名,占外出流动员总数的54.9%,主要在北京、上海、陕西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务工;省内流动员38人,占41.8%,主要在郑州、洛阳等地非公有制单位务工。三是流动员身份比较单一。从流动员的构成上看,主要是农民员,有极少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二、加强流动员管理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街道在抓流动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把握不同流动员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创新教育治理方式,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发挥服务中心作用,确保员“流而有根”
街道建立了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1个村(居)员服务中心,街道、村(社区)两级在经费、场地、政策等方面给流动员组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均建立了流动员微信群,主动加强与流动员的联系,确保员流动到哪里,员的管理就跟踪到哪里。
(二) 规范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员“流而有管”
一是落实管理责任。街道工委和各支部共同负责的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各基层组织流动员管理责任,形成对流动员管理工作的合力,确保对流动员的管理实效。同时建立流动员台账,更新信息,动态管理。二是实行“双联双管”。加强与流出地组织和流动员的联系,按照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的原则,定期把流入员的思想、学、工作和生活情况和民主评议结果反馈给原籍组织,使流动员管理不断线、不漏档,员的流出流入都在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三是健全考核机制。街道工委定期对各基层组织流动员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并将其列入基层组织年终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基层组织对流动员进行有效管理。
(三)创新员活动载体,确保员“流而有为”
一是加强学教育。利用春节前后举行一次流动员集中学教育;二是开展流动员联系活动。组织负责人、支部成员联系1-2名流动员,鼓励有能力、有爱心的流动员联系困难户,让流动员为其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服务,帮助困难户致富。
三、流动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街道流动员管理服务工作措施较有力、方法有创新、效果较突出。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踪难掌握。流动员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加上一些流动员组织观念淡薄,不愿受约束,也不主动与组织取得联系,导致了流动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二是管理难落实。有些基层组织对流动员教育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方法不够灵活,造成流动员教育管理滞后。加上基层支部一人身兼数职,对流动员管理工作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三是作用难发挥。有些流动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性意识淡化,一心打工挣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员作用,甚至把参加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很有限。
四、加强流动员管理工作建议
1、走出认识误区,解决流动员“管不管”的问题。流动员是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凝聚广大流动人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流动员中,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用好他们,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员的教育管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有利于带动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对流动员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把这项工作作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把流动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
2、构筑组织网络,解决流动员“谁来管”的问题。根据流动员不同的特点,尽可能的健全和完善组织设置,把流动员按工作场所、性质分别编入支部、小组,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的组织管理网络。
3、创新管理机制,解决流动员“怎么管”的问题。流动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分布广,要因地制宜,探索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要构建四级管理网格。针对流动员管理上存在的上管下不管,此管彼不管的现象,构建以“组织部—基层—支部—小组”四位一体流动员管理网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和要求,做到职责明确、组织健全、管理到位,形成对流动员管理工作的合力,确保对流动员的管理实效。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