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市委党校秋季主体班讲话: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4-12-15 华博范文网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同志们: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同志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保证我们每一名同志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理论前提。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有关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问题,帮助大家加深对有关问题的理解,更好地在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指导下,推进发展工作。

  先谈第一个问题: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发展途径

  一、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党做出这一重大判断,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表明,我国社会的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改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是一个跨时代的提升。经过近7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得到显著提高,201x年经济总量已超过80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新的需求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这些都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外部压力。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这既为我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方式难以持续。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同时,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比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推动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指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具体来说,高质量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陆海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四)开放发展。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五)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要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加快东北振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努力奋斗!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