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2022年度抓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建设。指出,“要处理好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公司组深入学贯彻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的建设重要论述,探索实施融合深化工程,着力构建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以高质量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建好融合机制,凸显“谋融合”的引领力
**组高起点,布全局,建立深度融合机制,实现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一是牢牢聚焦五个抓手。目标管理上提出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机制、所属定期议和专题议机制、“项目”机制、组织班子落实“一岗双责”机制、员发挥“四亮五带头”先锋模范作用机制,以这5项机制为抓手,推动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目标同谋划、同部署。二是牢牢把握四个支撑。工作运行上构建“治理体系,价值体系、组织体系,督导体系”4项支撑机制,实现责任可知,形象可视,行为可感,绩效可考的有形显现,推动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工作同推进、同落实。三是牢牢建立三个协同。考核评价上明确“组织考评、述评、品牌激励”3项协同机制,以工作责任5维考评闭环,实现考评制度与经营绩效考核制度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组织工作成效。对**的领导进一步夯实,各级组织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明确目标指引,把牢“强融合”的推动力
**组明规划、谋长远,明确三年“三步走”融合目标,在实施路径上持续完善确保深度融合质量的长效举措。2021年“融合推进年”: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出台《**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融合深化工程”实施方案》,从目标管理、工作运行、考核评价三方面明确一系列融合机制。在总体框架下建立《**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指导意见》,为各级组织推进融合提供基本制度遵循和具体路径指导。2022年“融合巩固年”:经验交流与完善制度相结合。选取不同类型组织开展交流,总结提炼形成30个融合优秀实践案例并汇编成册,并制作成30堂微课,为基层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例参考。融合深化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工作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效果有了很大提高,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作不会干、干不好、落不到点上等问题。2023 年“融合深化年”:体系升级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抓好三年成果总结归纳,统筹整合融合制度体系,形成系统完善的融合深化工程实施体系。即以融合实施总体方案为顶层设计,发挥统领作用;以与新战略目标融合指导意见为四梁八柱,发挥支撑作用;以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指导意见为底线,发挥托底作用。编印《融合工作手册》,以形成整体规范、科学务实、管用好用,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在前期30个融合优秀实践案例集与微课的基础上,编制《项目案例集》,进一步总结推广经验做法。
三、压实主体责任,强化“保融合”的战斗力
**组细研判,优考评,压实主体责任,推动融合深化落实落地。一是明确两项要求,压实组织及班子责任。各级组织落实定期议和专题议“1234”机制:“1”即每年召开1次工作会议;“2”即每年开展1次责任考核和1次述职评议考核:“3”即每次重要会议必提要求,下基层调研必指导工作,督查基层工作必督查基层;“4”即每年分季度召开4次专题会议。班子成员落实“六个1"要求,即每年每人制定1个抓任务清单、至少深入基层开展1次全面从严治情况督查、至少约谈1次分管部门/领域单位负责人、督导1次民主(组织)生活会、开展1轮谈心谈话、与1名统战对象(或群众)交朋友。二是推进“项目”,压实组织责任。各级组织每年领衔领办1个项目,调动多方资源,有效破解难题;要求述职做到“两个必须”和“四个不能”,即必须明确体现思路和措施,必须准确查找问题和不足:不能以业务工作代替工作,不能以班子述职代替述职,不能以工作成绩掩盖存在问题,不能以泛泛而谈代替剖析思考:要述清“113”内容,即一年来抓得最满意的1项工作,最不满意的1项工作和下一年要着力抓好的3项工作。三是做到“四亮五带头”,压实员责任。要求员“自觉亮身份,年初亮承诺、工作亮标灌、扭当亮作为”,在攻坚克难任务中“带头强性,带头提能力,带头抓落实,带头优服务,带头转”。通过压实主体责任,不同类型组织在各自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广大员攻坚克难作用更加显著,**员工爱姓护强意识进一步强化,有力推动公司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全面增强。
四、打造品牌工程,激发“促融合”的创造力
**组创特色、树品牌,针对一些活动主题不够鲜明、内涵不够深刻,品牌示范效应和长期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采取“两手抓”。一手抓传统载体建设。各级组织聚焦“四个围绕”,用好四类传统载体。围绕生产经营急难险重,深化“员先锋岗”“员示范区"“员突击队”攻坚克难载体:围绕响应和国家召唤和服务群众,组建“员创新工作室”“员攻关小组”“员服务队”“青年志愿队”支援服务载体;围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员评星定级”“员积分管理”创先争优载体:围绕持续改进提升质量,探索“课题化设计、项目化推进、智库化管理”品牌创建载体。一手抓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对重难点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先行实践,按照“思想建设有新提升,组织建设有新优化、队伍建设有新加强、截体建设有新举措,制度建设有新突破”标准,通过“集中申报,初审立项、跟踪管理,差额推荐,公开评定“程序,评出“创新创优成果奖"若干和集团“十佳”品牌。通过持续深化品牌建设与创新,有效将公司发展目标与门大干部职工价值追求深度融合,先进典型不断循现,**荣获“**”.**获评“全国优秀员”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