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司坚持以为指导,坚决落实新时代的组织路线和的建设总要求,答好“价值创造”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构建“引领锚定航向、组织赋能激活肌理、价值创造重塑优势”的“三维体系”,通过功能“强根”、组织功能“铸魂”、价值创造“赋能”,打高质量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交出了与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答卷。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引领筑牢“根魂”,在战略转型中校准方向。通过引领凝聚共识,为战略转型提供思想指引与精神支撑,推动实现转型目标 。一是思想赋能,构建“三维学矩阵”。建立“第一议题领学—专题研讨研学—实践转化促学”机制,将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指示作为会首议内容。全年通过“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重要讲话精神次,推动“两个维护”转化为“减碳降本”的具体路线图。在员责任区,“三次视察集团公司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成为操作室文化墙核心内容,形成了“技术攻坚有方向、设备运行有标准”的自觉。二是决策赋能,打造“红色治理枢纽”。修订《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将“无废企业”建设、节水技术改造等“双碳”相关议题纳入“必议项”,形成“定方向—支部领任务—员攻难关”的三级落实机制。在30万吨CCUS管道项目建设中,班子挂帅“员攻坚专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将支部建在施工现场,成为集团公司煤化工第一个投产的CCUS项目。三是攻坚赋能,组建“‘双碳’先锋战队”。针对制约产业升级的“卡脖子”问题,成立“气化炉长周期运行”“SHMTO运行模型”“污水零排放”等员突击队,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在水平衡管控攻坚战中,通过“小组+技术团队+生产班组”协同攻关,将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100%,间接冷却水循环率达98.6%,荣获国家工信部、石化联合会煤制烯烃行业及全省工业领域“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二)组织赋能激活“末梢”,在精细治理中强健肌理。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激活基层治理活力,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提升执行效能,畅通治理脉络,让精细化管理渗透至各环节,实现治理水平跃升。一是组织架构“嵌入式”重构。针对化工装置“流程性强、联动性高”的特点,创新“装置支部+班组小组”设置模式,实现32个生产装置支部与装置主任“一肩挑”,将网格与生产网格深度耦合。在气化装置支部,小组与“袁硕创新工作室”结对,通过“员技师带徒”机制,将工艺烧嘴前期平均使用周期从45天提高到62天,实现了关键岗位有员领着、关键环节有员盯着、关键时刻有员撑着。二是队伍建设“竞赛式”赋能。聚焦赋能发展力、科技突破力、安全保障力、绿色发展力、民生服务力“五个有力”,深化支部攻坚竞赛。33个攻坚项目实行“红黄绿”进度管理,在落实“一企一策”大气污染治理中,锅炉装置支部以“‘锅’硬本领安稳运行,‘硫’下净土烟气近零”为理念,使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较上年度平均下降26%。三是企商协同“一体化”治理。针对承包商管理“点多面广”的难题,推行“联建+安全联管+技术联创”机制,以“同心、安全同步、标准同轨、目标同向”为原则,将承包商支部纳入企业体系,建立“双报到、双考核”制度。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