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企党建品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2025-08-20

加强国企品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品牌建设是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互促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也是基层组织整体形象和工作的综合反映,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高国有企业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品牌是把品牌理念融入工作中,在夯实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全面增强基层组织功能和组织功能,形成高质量高标准具有一定影响力工作融合中心工作的方式方法。

加强国企党建品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一、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品牌建设对深入贯彻落实和推动落实《中国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及建设高素质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1.品牌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以来,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审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要政策文件,出席全国国有企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国资国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随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对国有企业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国有企业的建设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我们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增强组织功能和组织功能,有效推动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落地。

  2.品牌建设是落实《中国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力抓手。《中国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组织活动,通过设立员责任区、员示范岗、员突击队、员服务队等形式,引导员创先争优、攻坚克难,争当生产经营的能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建设品牌,与目前国有企业的属性相贯通,围绕“员责任区、员示范岗、员突击队、员服务队”开展工作,使工作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富有特色和特点,产生更强更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更能发挥组织领导核心和核心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的和组织保证。

  3.品牌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员队伍的具体实践。建设品牌,创新员教育管理模式,将广大员紧密凝聚在品牌建设的浓厚氛围中,不断为品牌建设和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献计献策,进一步增强广大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引导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联系服务群众、完成重大任务中勇于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二、品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品牌在全面加强的建设过程中,机制、方法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作用和影响不断凸显。国有企业各级组织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品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国有企业一些员干部更注重经济效益,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组织工作成效”的理解不深,导致品牌建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实际内涵,引领力不强。一些生产型的国有企业组织,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将品牌建设视为累赘、额外负担,为“品牌而品牌”“为建设而建设”。

  2.与时俱进不强。部分80、90后国有企业员干部希望在主业或者生产经营领域取得突破,自身从事工作的意愿不强。部分“年龄偏大”的务工作人员又因自身学、日常业务量大等原因,在日常打造品牌的载体和方式方法上,与本单位年轻员的思维和想法不在“同一频道”,年轻员主动参与度不高,品牌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3.特点特色不鲜明。一些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品牌的特点特色不突出,缺少红色基因和传承,缺乏长远规划和设计,脱离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比如,有些品牌接续性不够,一任组织一种提法和说辞等。再比如有些品牌名称太长、太泛,不够凝练。

  三、品牌建设及长效管理的基本路径

  品牌的建设及长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一定要做好长期的策划与运行管理。做好长期的策划与运行管理的基础就是要坚持好“三个原则”、聚焦好“五个关键”、把握好“三个环节”。这样品牌才有“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品牌的作用。

  1.坚持“三个原则”。品牌的建设及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的全面领导的原则。品牌,重点要在“”字上下功夫,在突出红色引领上求实效,坚持以为指导,以学宣传贯彻精神为主线,把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凝聚好,全面增强组织的功能和组织功能。二是坚持工作融合中心工作的原则。品牌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改革发展为核心,在紧扣上级组织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体现本单位的特色与优势,在内容载体上寻找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品牌管理模式、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优势、发挥品牌效应。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品牌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本单位工作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和升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层面,再将品牌的关键要素融入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指导推动工作。

  2.聚焦“五个关键”。品牌的建设及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要聚焦五个关键。一是品牌架构。与本单位现行的体制机制相结合,以行政单位的科室来划分员责任区,以队或班组来成立员突击队(员服务队),以具体工作岗位来设立员示范岗(员先锋岗),构建起由员责任区、员突击队(员服务队)、员示范岗(员先锋岗)的品牌链条。二是品牌名称。品牌好不好、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品牌的名称至关重要,决定着品牌的层次与高度。名称要能体现品牌的中心工作及品牌理念、释义等,易懂易记,要具有较强的“红色感”和文化感。在设置品牌名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字组合法和工作描述法等方法进行提练、总结、升华。要集思广益,充分凝聚全体员的智慧和力量,针对提练总结出来的名称,征求全体员的意见建议,通过员大会的形式表决通过,让全体员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有较强的荣誉感和参与感。三是品牌理念。品牌理念是整个品牌建设的灵魂,是指导品牌建设、发展的精神支柱。品牌理念要立足本单位中心工作的实际,引入项目化管理机制,与安全班组、服务班组及服务品牌、安全品牌等深度融合,以突出本单位履行主要职能和特色来规划、设计品牌理念。在品牌理念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着重突出的引领、员的作用发挥。四是品牌标识。品牌标识是品牌的“点睛之笔”。品牌标识的设计应由本单位员来完成,在有的元素的基础上要能体现本单位的特色工作。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重点把握美观、简洁、形象和便于识别的原则,要与品牌理念、含义等相映衬。五是品牌领衔人。品牌领衔人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人物。品牌领衔人必须为员,原则上为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品牌的组成人员,员与团员、群众应占有一定比例,更好地推动工作带群建工作。

  3.把握“三个环节”。品牌的建设及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品牌的评选。基层要对品牌统一审核把关,采取实地考察、随机走访等形式进行验收评估,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所属品牌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二是品牌的管理。品牌不能“终身制”。基层采用定期复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认定和命名的品牌每年按末位淘汰制进行审查。三是品牌的培育。要结合实际精心培育品牌、完善品牌,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积极运用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等宣传品牌,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